2023年处暑节气的习俗及养生(最详)
2023年处暑将会在8月22日落下帷幕,进入处暑节气意味着炎热酷暑将走向尾声,天气将慢慢凉爽起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处暑节气的习俗及养生,如果喜欢请收藏分享!
2023年处暑节气的习俗及养生
处暑习俗
出游迎秋
祭祖、迎秋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止,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
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是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让他们有所依托,不必孤独游离于各处,也承载了人们的善意。
开渔节
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渔业收获的时节,每年处暑期间;在浙江省沿海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开渔节,决定在东海休渔结束的那一天,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欢送渔民开船出海各种鱼虾贝类发育成熟人们往往可以享受到种类繁多的海鲜。
吃鸭子
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习俗,因为老鸭味甘性凉,具有滋阴养胃、利水消肿的作用,适用于骨蒸劳热、女子月经不调等。做法也花样繁多,有白切鸭、柠檬鸭、子姜鸭、烤鸭等。北京至今还保留着这一习俗,通常处暑当日,北京人就会到店里去买处暑百合鸭庆祝。
处暑吃什么食物养生
银耳
银耳可以润肺止咳、生津养阴,还具有消除肌肉疲劳、健脑防衰的作用。先将银耳洗净后放入砂锅中熬至浓稠酥软,再将西红柿洗净后去皮捣烂,放入银耳羹中煮开,加入冰糖适量调味。
石榴
处暑是吃石榴的季节。石榴中维生素C和维生素E都高于苹果和梨。红粉皮石榴含维生素C高,青皮石榴含维生素E高。石榴性味温甘酸涩,有生津止渴、杀虫止痢的作用。石榴可直接食用,也可榨汁饮用。
玉米
处暑是玉米成熟的季节,新鲜玉米中的赖氨酸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只能从食物中摄取,而其他食物中的含量极少,因此,新鲜玉米是赖氨酸的主要来源之一。
山药
山药能清心安神、补中益气、助五脏、强筋骨,可保持血管弹性,防止动脉硬化。推荐吃法:将洗净后的山药捣碎后加糖调成馅,与糯米粉一起制成汤圆食用;也可做拔丝山药;或是去皮用淡盐水洗后切成小块,加入适量糖桂花酱,当冷盘。
红枣
俗话说,“处暑见红枣,秋分打净了。”鲜枣的果实甜,吃枣可以补血、降压、增强人体免疫力。同时,枣里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多种微量元素和糖分,研究表明,它对保肝护肝,镇静安神还有一定的功效。
莲藕
藕中含有丰富的钙,磷,铁等和多种维生素,具有清热、养血、除烦等功效,可治血虚失眠。藕粉一碗,水一碗入锅中不断的搅匀再加入适量的冰糖即可,当茶喝,有养心安神的作用。
从养生的角度来看,处暑节气适宜进食清热安神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干贝、海带、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但这些食物一次进食不可太多,做到少食多餐。随着气候干燥,这时可多吃滋阴润燥食物,如梨、冰糖、银耳、沙参、鸭子等养阴生津的食物。
处暑介绍
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处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时间点为公历8月23日,太阳到达黄经150__.处暑节气意味着即将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处暑后中国黄河以北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我国将处暑分为三候:“一 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 即成熟的意思。
处暑吃什么家常菜
1、处暑节气吃芝麻菠菜
原料:鲜菠菜500克,熟芝麻15克,盐、香油、味精各适量。
做法:菠菜去根洗净,在开水锅中滚烫一下,捞出浸入凉水中,凉后捞出淋干水分,切成段,放入盘内,分别加入盐、味精、香油,搅拌均匀,再将芝麻撒在菠菜上即可。
功效:补肝益肾,开胸润燥。
2、处暑节气吃百合莲子汤
原料:干百合100克,干莲子75克,冰糖75克。
做法:百合浸水一夜后,冲洗干净。莲子浸泡4小时,冲洗干净。将百合、莲子置入清水锅内,武火煮沸后,加入冰糖,改文火续煮40分钟即可食用。
功效:安神养心,健脾和胃。
3、处暑节气吃青椒拌豆腐
原料:豆腐1块,青椒3个,香菜10克,香油、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豆腐用开水烫透,捞出晾凉,切成1厘米见方小丁。青椒用开水焯一下,切碎,香菜切末。将豆腐、青椒、香菜及香油、盐、味精等搅拌均匀,盛入盘内即可。
功效:益气宽中,生津润燥,清热解毒。对胃口不开,食欲不振者尤其适合。
处暑天气特点
气温下降
8月底到9月初的处暑节气,单单用气温开始走低来描述是不够的。气温走低仅是其中的一个现象。产生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首先应是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二是副热带高压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压开始跃跃欲试,出拳出脚,小露锋芒。[3] 时至处暑,气温下降明显,昼夜温差加大,雨后艳阳当空,人们往往对夏秋之交的冷热变化不很适应,一不小心就容易引发呼吸道、肠胃炎、感冒等疾病,故有“多事之秋”之说,饮食养生在此期间也尤为重要。
秋高气爽
开始影响我国的冷高压,在它的控制下,形成的下沉的、干燥的冷空气,先是宣告了中国东北、华北、西北雨季的结束,率先开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气--秋高气爽。处暑期间,真正进入秋季的只是东北和西北地区。但每当冷空气影响我国时,若空气干燥,往往带来刮风天气,若大气中有暖湿气流输送,往往形成一场像样的秋雨。每每风雨过后,特别是下雨过后,人们会感到较明显的降温。故有:“一场秋雨(风)一场寒”之说。北方南部的江淮地区,还有可能出现较大的降水过程。气温下降明显,昼夜温差加大,雨后艳阳当空,人们往往对夏秋之交的冷热变化不很适应,一不小心就容易引发呼吸道、肠胃炎、感冒等疾病。
秋老虎
夏季称雄的副热带高压,虽说大步南撤,但绝不肯轻易让出主导权、轻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区,刚刚感受一丝秋凉的人们,往往在处暑尾声,再次感受高温天气,这就是名副其实的"秋老虎"。对于刚刚走出三伏(2006年三伏在7月20日到8月20日),并且遭遇严重伏旱的`地区,如果继续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往往容易形成夏秋连旱,使秋季防火期大大提前,需要警惕。需要说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往往在秋老虎天气结束后,才会迎来秋高气爽的小阳春,不过要到10月以后了。在此期间,全国各地的暴雨总趋势是减弱的。[3]
雷暴活动
华南、西南、华西
进入9月,雷暴活动不及炎夏那般活跃,但华南、西南和华西地区 雷暴活动仍较多。在华南,由于低纬度的暖湿气流还比较活跃,因而产生的雷暴比其它地方多;而西南和华西地区,由于处在副热带高压边缘,加之山地的作用,雷暴的活动也比较多。进入9月,我国大部开始进入少雨期,而华西地区秋雨偏多。它是我国西部地区秋季的一种特殊的天气现象。华西秋雨的范围,除渭水和汉水流域外,还包括四川、贵州大部、云南东部、湖南西部、湖北西部一带发生的秋雨。因秋雨早的年份8月下旬就可以出现。最早出现日期有时可从8月下旬开始,最晚在11月下旬结束。但主要降雨时段是出现在9、10两个月。“华西秋雨”的主要特点是雨日多,而另一个特点是以绵绵细雨为主,所以雨日虽多,但雨量却不很大,一般要比夏季少,强度也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