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的一个重要因素,各个教师的教学方式都是不一样的,为了保持独特的思维,一定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总结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优质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篇1
在教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的《乘火车》一课上,对于72×5是如何计算的,同学们在独立思考后,都有自己的计算方法了。我请他们在小组内先进行交流之后,全班同学共享多种算法。大家都抢着发言,有的算法是:70×5=350,2×5=10,350+10=360;有的算法是:80×5=400,8×5=140,400-40=360;有的算法是:5×2=10,再算出72的一半是36,36×10=360;还有的是列竖式……算法已经不少了,看来,是达到“算法多样化”的预期效果了。我很得意,但还是习惯性地问了问:“还有不同的算法吗?”这时,一名学生站起来说:“我是这样算的:把72分成8×9,先算8×5得40,再乘9,结果是360。”我真是笑在脸上,喜在心里呀!因为,这节课不仅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会了计算,体会了算法多样化,达到了本节课预定目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了如何进行小组交流;如何倾听、借鉴、反思,达到算法的优化;如何进行相互评价;如何学习数学等等。同时,也让我明白了:课堂中教师的及时、适当的评价不但能激励学生,而且能引导学生进行更有效的学习。
这堂课教学并不成功,经过分析原因主要有三:
一、对教材分析不透彻
这一课的教学内容的一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有进位的乘法。教学重点是算理的教学,我在进行教学时没有突出和落实这一重点,而注重了一些形式上和表面上的东西,没有深入教材。
二、练习设计不合理
练习设计没有层次性和挑战性,并且在反馈中没有反映出大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练习设计的层次性和有效性,并在反馈时要深入挖崛学生的思维和存在的问题。
三、教学形式不合理
教学形式要具有有效性,要有利于完成学习任务,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堂课的教学采用过关的形式,前后较雷同,教学时又缺少激励性言语,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造成学习效率不高。
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篇2
本课通过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然后能运用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首先我和学生共同回忆长方形的特点(对边相等),复习的目的是为巩固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了长方形的特征,用学生的原有认知学习本课新知。
然后我创设情境:新年快到了,老师想把教室也布置一下,在黑板的四周挂上花边,花边至少长多少分米?只要知道一条长和一条宽是多少就可以了,因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顺理成章,我高兴地给出:黑板长34分米,宽12分米,那可以怎样求花边长,让学生先自己试试,再同桌、前后桌交流,对比每个同学的想法:这样做可以吗?谁的方法更简便。通过交流合作,让学生在一起探讨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多样,思维因有“摩擦”而碰撞出美妙的火花。
在汇报时,我注重学生自己“解说”一下算式的意思,目的在于更深刻地理解“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有的是把4条边的长度加起来;有的先求出2条长边和2条短边,再把他们加起来;有的是认为因为长方形对应的长和宽分别相等,那么一条长和一条宽算长方形周长的一半,再乘以2,即长方形周长=(长+宽)×2;有综合计算也有分步计算。学生对比列举的方法,认为利用乘法和公式比较简便。
当然本节课存在的不足是,课堂时间把握不是太好不够准确,在后半节课时语速较快。所以在练习中学生很多还是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后面想想,不管学生是否用公式只要能正确计算周长,应该不必限定学生必须用哪一种方法,还是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感悟不同方法的适应性,逐步实现方法的优化。同时,数学的思维培养是我要加强的。
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篇3
?植树》是北师大版课本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乘除法”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口算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主要体现以上几点做法:
1、提倡算法多样化。由于学生的知识背景及个性差异,面对同一个数学问题、同一道口算题时,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思维方法必然会不一样,他们往往会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出发,产生不同的计算方法。教学中我把计算教学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情境中,探索除法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比较中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促进学生主体参与。教学中我并不急于提示孩子们怎么做,而是给孩子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思考怎么做,当出现问题的时候,则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注重课程改革的继承与创新。本课中对于“除法”的意义的讲解教师提供了素材,让学生自己去充分感知的方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单一的传授。
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篇4
(1)加强概念教学。平时教学中应该认真设计练习,特别是对概念的理解,学生常常是似懂非懂,要让学生分层次深入理解,必须要让学生通过比较、判断等有冲击性的思考暴露错误的思维,并通过一定量的形式多样、层次鲜明的练习让学生巩固。对于较抽象的概念,一定要多让学生体验,增加感性认识,逐步建立表象。让家长帮忙多创造机会让学生使用生活中的数学,多次巩固概念表象。
(2)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学生思维偏向直观和直线型,稍微转个弯就站在那里不动了。教师要注重课堂作业的设计,多让学生暴露思维,多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相结合,让学生有话说,有发现有思考,并多设计变式题冲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有条理分析、多角度求证等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是学习的重要保证。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比如认真读题、细心检查、用不同方法检验答题、列草稿等,要通过长期坚持和平时评价加强习惯培养。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但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而且要有强制性的学习方法的巩固,因为学生对于自己用得不熟练的方法往往会习惯性地拒之门外,这样的话学生就不能学到更多新方法,更加不能体验好方法的优点。
(4)通过错题分析来指导学生学习。学生错题常常会是同一类题目。如果能对错题深加研究,找到错误原因,订正错题,并做练习巩固,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一次次的错误。下学期继续加强学生错题记录分析,收集学生错题类型和错误原因,针对学生的学习困难有效设计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
(5)加强学生数学阅读。通过数学报纸和《马小跳学数学》系列书的阅读,使学生能在数学阅读理解方面有一定的提高。
(6)继续每日三题的训练和口算训练。数学学习主要在于上课时间,但一些学生忘性大,学会的题目过几天就忘记了,而且计算速度和正确率都不高。所以坚持这两项作业的训练对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7)继续和家长保持经常联系。教学生先教家长,让家长懂得怎么配合教师的教育,这对教师、家长、孩子三方都有很大的好处。
(8)继续研究学生评价方法。这学期一直在思考怎么做学生会更加喜欢数学,能自己主动学习数学,下学期继续思考实践。
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篇5
?一次成功的实验》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学让三个小学生做“逃生”游戏。这个实验已经做过多次都没有成功,而这一次却获得成功。实验说明了合作才能成功,也赞扬有了危险先为别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教育家的实验是对学生品行的考查,三个小学生尤其是小女孩,经受住了考验。课文的对话朴实、简洁,意味深长,最能表现人物品质。从小女孩对同伴和教育家说的话中,可以看出她临危不乱,处事果断,先人后己。文章可分为从教育家实验的准备、实验的经过和实验取得成功的原因三个部分。叙述顺序清楚、结构明晰。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受到与人合作、先人后己的教育,通过动作和对话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这也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本课时,我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圆满地完成了本课时的教学任务,实现了“高效快乐课堂”。首先,我让学生在小组内根据导学案导学引领中的任务结合老师的导学提示和自己的预习收获交流、汇报、讨论、质疑,并推选小组代表准备在全班汇报、交流。其次,全班交流展示时,我设计了“生字我会认、词语我会读、生字我会写、朗读我能行、课文大意我知道”等板块让小组学生代表汇报,其他小组成员评议、补充,使学生对字、词、句的掌握落到了实处。
1、在学习词语时,引导学生理解了“不假思索”,并让学生用“不假思索”说一句话,做到了读写结合,口书并重,工具性与人文性两元统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学生在朗读、理解、感悟、体验的基础上有了充分的情感积淀,也有了一种想释放的强烈欲望,通过小练笔,既释放了学生的情感积淀,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2、学生写字时,我让小组代表汇报小组认为难写、易写错的字,小组内一人汇报一人板书讲解提示,其他小组补充,突破了难写、易写错字的难关。
3、特别是“朗读我能行”将课堂推向了**,小组展示朗读后,让其他小组评议,并抓住文中的人物的对话进行重点朗读训练,学生知道了读小女孩的话时是低声地读,读教育家最后的话时要把教育家的激动的感情读出来,学生的朗读能力训练落到了实处。学生在初步阅读是对文本的整体感知,评评议议建立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及时捕捉第一印象,做到有感而发,从而把学生的思维与语言、朗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读读、议议中学生也很轻松的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总之,通过本课时的教学,我认为只要充分相信学生,把课堂、讲台交给学生,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小组的合作、探究中自主学习,高效快乐课堂就能实现。
★三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一次成功的实验》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一次成功的实验
★《一次成功的实验》说课稿
★记一次实验三年级作文参考
★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花钟教学反思精选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三袋麦子》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总结
文档为doc格式
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篇6
王丹艳
?掌声》是义务教育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八单元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文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作者以饱蘸爱心的笔墨,用朴素无华的语言,把学会尊重,学会关心的主题寓于这个动人的故事之中,把少年儿童纯真善良,关爱别人的美好心灵生动地表现出来,读来十分感人。在教学中,我对教材进行了整合,又设计了给课文补白。
一。扣牢"变化"产生情感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主要把第1小节与第5小节比较教学。我先引导学生自由读第1小节,通过自由读,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英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去体会,感悟。然后我说:"同学们,面对孤独的小英,面对忧郁的小英,面对自卑的小英,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生自由说)你们的愿望实现了,请同学们看这段文字——(文字投影):
说也奇怪,从那次演讲以后,小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她不再忧郁,她和同学们一起交谈,游戏,甚至还走进了学校的舞蹈房……
自然引入到第5小节的研读。在学生对比阅读后,感知小英的忧郁,自卑和开朗,快乐之后,我问:"是什么使小英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这样关键性的问题自然引入到下一环节的教学。
二。精心设计,用浓浓爱意打动学生的心灵。
为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我精心设计了每一个教学环节。在朗读教学的设计中,我安排了要求明确,层次清晰,形式多样的朗读,如:自读,检查读,小组合作读等多种读书方法。我还特别注重了对教材空白点的挖掘,如领会同学们两次掌声的不同意义时,我引导孩子把课文中叙述的语言转变成自己的话,用:"如果你在这些同学中间,你的掌声想表达些什么""如果你是小英,你想对同学们说什么"的生动情境帮助孩子体会人物心理,通过这次空白点的挖掘,让孩子真正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通过这次《掌声》的教学设计和教学,也让我深深懂得:只要我们能为孩子的点滴进步而鼓掌,为孩子的精彩创意而喝彩,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孩子们抒发心灵的天堂,相信每一个孩子在我们的课堂中都能成为一个个个性独特的自我!
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篇7
?赵州桥》是一篇说明性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三个特点,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我主要以雄伟、坚固、美观三个特点为主线,重点品读,体会赵州桥的设计特点,最后升华主题,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在体会雄伟时主要通过重点句子中的重点词语是体会,尤其是几个数字,在学生找出之后,我帮助学生和我们的教室做比较,用真实的长度来体验赵州桥的雄伟,可以说效果还是不错的,同学们都在赵州桥的长度和宽度上体会到了赵州桥的气势,感受到了赵州桥的雄伟。
在介绍坚固时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赵州桥的设计特点来体会坚固,首先读懂赵州桥的四个小桥洞的设计意图,再读懂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从而明白赵州桥为什么坚固。这个地方的处理显得有些拖沓,尤其是有几个好处这块,如果当时直接出示“既”和“又”也许会让课堂变得更为紧凑。欣赏赵州桥“美观”的教学部分我觉得是这节课比较不足的,开始创设了不错的欣赏环境,通过配乐朗读调动了学生的情绪,但是那些精美的图案并没有带领学生细细欣赏,也没有通过朗读来体会赵州桥的美观,而是直接让孩子去背诵,这显得有些仓促,应该让孩子也来一次配乐欣赏,再通过图片的感染,让学生更深刻的体现赵州桥的美,然后再背诵,效果也许会好很多,会有更多的同学当堂完成背诵的目标。
最后通过这些特点的结合,以及历史的悠久,让学生感受到这桥建造的多么了不起,从而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之情。
还有一个“过渡句”的处理不是太得当,应该放到第二和第三自然段中间,那样会显得更加自然。
总体来说,感觉自己在品读课文上有了进步,对教材的分析能更加深入透彻,对课堂的教学结构也更为清楚,手段更多样了,知道了第二课时应该上成什么样的课,朝什么样的方向去努力,去打造自己的课堂。收获还是不小的。
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篇8
在课堂的一开始我就和学生相互强调了上课的规则,整堂课如果一次手都不举那将会被扣操行分。举手次数有一次或者两次以及三次以上的分别将有不同程度的操行分加分。
上课时,由一段大自然的声音来导入,请孩子们听听,从这些声音当中,你听到了哪些声音?可能是因为课堂一开始的声音导入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所以从一开始孩子们都在全神贯注地投入课堂。
在学习词语的时候,我首先出示了两排词语。在请两个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当中,我都对他们进行了鼓励性的评价,并且在第一个学生教读完成以后,我发现孩子们的声音非常的响亮,甚至有一些吵闹,于是我就借助出示的词语里面的三个词语来提醒孩子们。这三个词语分别是“温柔”、“感受”、“激动”,我提醒孩子们读的时候,不要太激动,声音不用那么大,可以稍稍温柔一些,学会用心去感受这些词语。这让我想到了李主任讲的将课文内容与自己的教学评价相结合。
在讲到“琴”这个字的时候,出现的词语是手风琴,我随机抽问学生,你还知道哪些其它的琴类,学生一一列举出了有小提琴、钢琴、电子琴、胡琴、竖琴等等。这其实是在引导学生学会归类组词,这也是受李主任讲到“花”这个字的时候的启发。在讲授给“花”组词时,可以问学生你还知道哪些花,学生可能会答出玫瑰花、菊花、太阳花等等,教师再总结这些都是花的不同种类;接着问学生你见过哪些颜色的花,学生可能会答出红花、白花、蓝花等等,教师再总结这是不同颜色的花;还可以问学生花由哪些部分组成,有花瓣、花蕊、花籽等等;最后还可以问学生你在生活中知道哪些像花但不是花的东西,比如火花、水花、心花等等。引导学生学会归类组词其实也是对学生一种思维的训练。
在讲我会写的生字的过程当中,我摒弃掉以前的我讲学生听这种方式,变化成了全部过程由学生自己来分享。首先让学生观察所有生字的结构,将生字的结构搞清楚并进行归类,然后让学生自己仔细观察哪些生字容易写错,并说说容易写错的地方在哪里,最后在我觉得有必要范写的生字上引导全班学生一起进行书空。
在整堂课的过程当中,我感觉课堂氛围非常的愉悦,整堂课上下来也很流畅,自我感觉很舒服。分析了一下原因,第一,学生一开始被我调动了兴趣;第二,在整堂课的过程当中,我一直在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的评价,评价与也不再像以前一样单调;第三,整个过程完全是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做引导。做得不好的地方就是对课文的读还没有进行一个基本的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