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做对您最有帮助的总结网!总结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  总结范文 >  教学总结范文 > 内容页

从问题到方程教学反思

从问题到方程教学反思例文

从问题到方程教学反思(一)

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关键在于让学生能正确寻找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式,从问题到方程教学反思。掌握了数量关系式,问题便可迎刃而解。问题是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缺乏这样的训练,对如何分析数量关系没有一定的基础和经验,这给教学此内容带来了诸多不便,为此,我们教师在学生的数量关系的分析上还要多花时间,多帮助学生,“磨刀不误砍柴功”,为了能让学生顺利掌握新知,教者始终把数量关系的训练作为教学的主线贯穿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教师复习了等式的性质后,出示了“看图列方程并解答”的实际问题,学生有了前面的学习基础,很容易根据图中表示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但这并不是教者的最终目的,学生解答师生共同评价,在此老师向学生抛出了问题:“你是根据什么关系来列方程的?”此时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量关系对列方程解决问题的重要。“那么,我们怎样写出数量关系式?”师出示第2题复习题“根据条件,写出数量关系式。”学生通过这次的练习后,对解方程的已有了足够的经验储备,这时老师不失时机地出示例题,让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学生便自然地想到了数量关系,那列方程便也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另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教师还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对问题展开思考和研究,并要求学生把方程解法和算术方法进行比较,寻找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组交流中明白为什么不能这样列。像学生在解答中出现144÷X=1.5这样的方程,教者应给予肯定,但也要向学生讲清这类方程用我们现在所学的等式性质解决有一定困难,只有以后进一步学习新的本领才能很容易解决这类,在这里既有对学生获得知识的肯定,也有善意的提醒和无声的激励,为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留下思考的空间和探究的天地。

从问题到方程教学反思(二)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要求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本节课的教学就是围绕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交流、探究”来设计,通过不同的活动方式来有效地呈现教学内容。

1.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有鲜明的指向性

问题情境要结合课堂,有目的的选择和设计,既要关注学习内容、学习对象的引出与揭示,更需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关注学生的认识和认同,为学生有效的自主建构提供时间和空间,教学反思《从问题到方程教学反思》。选择合理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建构,这也是新课程的价值追求。

本节课创设用“天平称量食盐的质量”这一情境引入课题比较合适,因为从天平的平衡学生可以直接获得相等关系,直观、形象、易懂。在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又揭示了方程是表达数量之间相等关系的天平。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工具。从而引入课题:从问题到方程。

2.课堂活动的设计要有多样性、层次性

本节课三个活动层次分明,安排的三个活动环环相扣,既相互独立又自然形成一个整体。活动一用数学语言诠释天平平衡的道理,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方程可以描述天平所表示的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活动二使学生体会到运用方程来表示实际问题中相等关系的一般性和优越性;活动三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提升从问题到方程的认识,从而完成整个建构活动。

3.教材的使用要有创造性

对课本素材的充分利用,即每一个活动都是在课本所提供的基础上,或挖掘内涵,或利用变式,或改变题型,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中创新使用教材的要求。同时这样的设计,也使得每一个“活动”中的问题之间具有了一定的“逻辑联系”,这就使得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一个动态的、连续的过程,可以给学生留下长久的回味和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从而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建构。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学生认识数学、形成能力的场所,也是学生成长的舞台。教学设计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以生为本,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和认识,学会设计建构性活动,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数学化水平,防止用简单的解题训练,替代数学化认识。教学应以学生为主线,关注学生的数学化认识,体现直接经验形成所经历的认知过程,变简单传授为理解而教。

从问题到方程教学反思(三)

这是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的第一节课,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有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上要求会分析题目中数量的相等关系、会设合适的未知数并列方程;过程与方法要求学生经历探索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用方程描述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使学生初步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

学生反馈上来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点:

1.认识方程概念时有一个误区:代数式与方程的区别误认为是代数式的值不确定而方程的值确定。分析原因是学生没有认识到代数式与方程的本质区别,方程是等式而代数式不含等号,这主要还是在教学代数式时没有特别强调代数式的形式特征。我的解决办法除了再次巩固概念以外还有举一个例子说明方程的解也可以是不确定的:比如x+y=3的解既可以是x=1,y=2也可以是x=2,y=1,不过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是确定的。

2.学生的计算能力偏弱,对于简单的合并同类项比如:判断2x+1-2x+2=3是不是方程的时候学生想不到要去合并同类项,有学生想到了却算错了。分析其原因在于合并同类项本身是才学过的新知,体会和感受不深,解决方案是需要在这一章进一步强化训练。

本节课标题是“从问题到方程”,主线应当是:实际问题->无法直接解决->抽象为数学问题(用方程来描述)。在此之前我听了一节同课题的课,上课的老师给出了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一审、二找、三设、四列、五解、六验、七答,这个想法我在备课中思考过,最终还是没有在第一节课上全部用上。在这节课当中,我强调先找等量关系,利用找到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更一般也更实际的思路,并且也符合审找设列这四个基本步骤的要求。由于学生尚未接触到解方程,所以解、验、答三步留作4.3节补充说明。

在找相等关系中也出现一个问题,学生不愿意找相等关系而可以直接列出方程,在实际教学中我不鼓励这样的做法,但并未禁止,我认为学生不愿意找相等关系是因为题中的相等关系比较明显,不需要写出来也可以顺利地列出方程。这个我在备课中有所准备,应对的办法是拿出一些数量关系比较复杂的实际问题(书上练一练第3小题),先让学生尝试自己列方程,学生不分析相等关系往往很难列出正确的方程,进而带着他们一起分析,列出方程。这时候学生对于先分析的好处有所了解再出现一道复杂问题练手,很快就可以解决。这样做可以促进其遇到问题用“先分析”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尤其是面临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时要养成一个良好的先分析问题,再解决问题的好习惯。我想学生会用严谨的、科学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应该是老师对学生提出的最高要求。

TAG标签: 学生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