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六期观后感800字5篇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六期开播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来说,起导向作用的问题是什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完善。下面小编整理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六期观后感,欢迎阅读。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六期观后感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体制改革对其他方面的改革具有重要影响和传导作用,重大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度决定着其他方面很多体制改革的进度,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不仅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遵循,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依托。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主要涉及经济体制改革,但必然会影响到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要使各方面体制改革朝着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方向协同推进,同时也使各方面自身相关环节更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很好地回答了“为什么要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实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一所有制形式和分配形式的重大制度保障。
《决定》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内涵,也是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提出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回应。经济体制改革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仍然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一重大理论突破,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党的十五大提出“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七大提出“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新时代经济社会诸方面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还是政府起决定性作用这个问题。经济发展就是要提高资源尤其是稀缺资源的配置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益。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
鉴于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一个重大理论观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和”字去掉,改为逗号:“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一字之改,内涵深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是要更多发挥政府作用,而是要在保证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管好那些市场管不了或管不好的事情”。这也正是为什么四中全会《决定》在13个“坚持和完善”中专列一条: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为使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能够更好地发挥决定性作用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制度成本。
《决定》从所有制形式、分配方式以及制度保障等三个方面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作了完整科学的阐释,客观上顺应了新时代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主观上也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创新性相契合。早在1962年,邓小平就指出:“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恐怕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在生产关系上不能完全采取一种固定不变的形式,看用哪种形式能够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就采用哪种形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决定》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大理论创新,必将为我们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制度力量,更加充分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六期观后感2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马克思指出:“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而生产条件的分配,则表现生产方式本身的性质。例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是:生产的物质条件以资本和地产的形式掌握在非劳动者手中,而人民大众所有的只是生产的人身条件,即劳动力。既然生产的要素是这样分配的,那么自然就产生现在这样的消费资料的分配。”(即资本主义的分配方式——引者注)
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同时要求,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强调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分配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直到此次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把“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作为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内涵之一。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形式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其中必然包含着相应的分配形式,即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为何此次《决定》专门把分配方式作为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之一呢?
《决定》把分配方式纳入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其中有两个方面值得关注。一是《决定》强调,“坚持多劳多得,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二是强调,“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
对马克思来说,其按劳分配思想的历史前提条件是既消灭了私有制又消灭了商品市场。马克思指出:第一,“除了自己的劳动,谁都不能提供其他任何东西,另一方面,除了个人的消费资料,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转为个人的财产”。第二,“在一个集体的,以生产资料公有为基础的社会中,生产者不交换自己的产品;用在产品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不表现为这些产品所具有的某种物的属性,因为这时,同资本主义社会相反,个人的劳动不再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而是直接作为总劳动的组成部分存在着”。
《决定》强调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可以说是对按劳分配思想的一个实质性的注解。我国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甚至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在目前国际经济形势日益错综复杂,出口受限的大背景下,提高消费比重已成为当务之急,而增加劳动者报酬则是一个最为根本的立竿见影的渠道。与此同时,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也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缩小城乡区域居民收入差距的一个有力的手段。
劳动、资本、土地,作为传统的生产三要素,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生产方式的演进,已经不能涵盖生产要素的内涵。知识、技术、管理诸要素可以笼统地算作劳动的范畴,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一分子,是随着信息化在工业革命中地位的上升而逐渐凸显其重要作用的。特别是随着物联网、互联网革命性的发展,“数据”作为信息的携带者,其生产力作用愈加显著,也必然会在生产分配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概而言之,把分配方式作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内涵之一,更好地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具有其历史的合理性;更好地适应了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变化,提高最广大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具有其现实的针对性。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六期观后感3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这些重大理论创新、认识飞跃又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我国生产力。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使我国的公有制经济在竞争中焕发活力。1978年至2018年,全国国有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实现年均增长11.9%和10.3%;2018年全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分别达到1978年的247.1倍和130倍。同时,使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国非公有制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极大地激发了亿万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调动了各类要素所有者的创新创业创造热情。2018年我国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0.7万元/人,比1978年提高了22倍;2018年末,我国市场主体达1.1亿户。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发挥着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又发挥着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作用,使我国要素和资源的配置效率不断提高,使我国的经济长时期保持持续快速增长。
40多年的巨变有赖于我们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我们要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而在此基础上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远推向前进,仍要靠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支持和保障。我们党和人民创造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持之不懈、永不停歇的实践中,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也必将不断发展和完善。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六期观后感4
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考察时再次重申:“我国实行的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长期以来,我们党在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上的观点是明确的、一贯的,而且是不断深化的,从来没有动摇。
我国的公有制经济,为国家建设、国防安全、人民生活改善作出了突出贡献,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和全体人民的宝贵财富。公有制经济中的国有企业,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主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据支配地位,是党和国家的重要依靠力量,地位重要、作用关键、不可替代。我们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继续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一以贯之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一以贯之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努力实现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的发展,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是改革开放以来在我们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发展起来的,是在我们党的领导下开辟出来的一条经济发展道路。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形成了鼓励、支持、引导、保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近年来,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实现了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飞跃,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把经济社会发展搞上去,需要各方面齐心协力,非公有制经济大有可为。
公有制经济也好,非公有制经济也好,在发展过程中都难免会遇到一些矛盾和问题,也会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是,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攻其一点、不及其余。那些怀疑、唱衰国有企业、不要国有企业、搞小国有企业,想把公有制经济否定掉的说法、论调都是错误的、片面的。同样,那些鼓吹“私营经济离场”、否定非公有制经济的观点也都是错误的、片面的。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广大劳动者和经营管理人员,都作出了各自的贡献,公有制企业所发挥的主导作用和非公有制企业发挥的协同推进作用,都写下了各自生动的历史篇章。这也充分证明: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和经济社会全面进步要求的,是完全正确的,必须不断完善并长期坚持下去。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六期观后感5
经过20多年发展实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健全完善,但在一些方面仍存在束缚市场主体活力、阻碍市场和价值规律充分发挥作用的弊端。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对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更高要求。《决定》明确提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并对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做出重要部署。
(一)完善产权制度。产权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只有产权得到平等、有效保护,市场主体才能放心投资,市场交易才有前提条件。要抓紧完善相关制度,健全以公平为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平等保护各类产权。近年来,党中央推动一批典型涉企产权冤假错案得到纠正,起到了很好的稳定和改善预期作用。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已取得长足进步,但仍存在侵权赔偿标准低等问题,要建立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决定》还特别强调,加强企业商业秘密保护。
(二)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我国商品市场发育较为充分,市场决定商品价格基本实现全覆盖,但要素市场发育不充分,存在市场决定要素配置范围有限、要素流动存在体制机制障碍等问题。要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重点是在土地、金融、科技、数据等领域健全制度规则,深化市场化改革,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决定》提出,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明确了健全完善金融体系、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重点和方向。
(三)完善公平竞争制度。市场经济的核心是公平竞争,只有竞争是公平的,才能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和企业优胜劣汰。要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以竞争政策为基础来协调相关政策。为此,要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生产许可制度,健全破产制度,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加强和改进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针对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不力,维权成本高、侵权成本低这一老大难问题,《决定》提出,探索建立集体诉讼制度,这是改善消费环境、倒逼供给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举措。
(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增强国际竞争力,根本要靠科技创新,必须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在国内外发展环境条件变化新形势下,《决定》突出强调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制度支撑。一是要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把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同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结合起来,以健全国家实验室体系为抓手,加快建设跨学科、大协作、高强度的协同创新基础平台,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二是要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健全鼓励支持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三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大中小企业和各类主体融通创新,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积极发展新动能,强化标准引领,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决定》还特别强调,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完善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健全符合科研规律的科技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改进科技评价体系,这对于充分尊重和极大调动人才第一资源的创造精神,十分重要。
(五)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决定》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完善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制度政策,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优化人口和经济活动空间布局,增强区域发展的协调性,是国家治理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决定》提出,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为区域协调发展赋予了新内涵,提出了重大思路性要求,对于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具有深远意义。
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决定》有关部分强调,要厘清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关系,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总之,《决定》对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作出了重要新概括,明确了前进方向,形成了重大决策部署。我们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面落实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加充分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