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做对您最有帮助的总结网!总结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范文 >  其它总结范文 > 内容页

荀子读书笔记200字

写读书笔记可以更好地整理和积累知识,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如何写出优秀的荀子读书笔记200字?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荀子读书笔记2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荀子读书笔记200字 篇1

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

《劝学》开篇即指出,“学不可以已”,意思是学习要天天坚持,不可以停止,不可以间断。日积月累,积善成德,最后就会“神明自得”,心灵便得到净化,品德便得到提升。作者在此强调了学习的作用和意义,认为学习能够使人聪明、使人提高修养、使人成功。

在作者看来,学习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首先,学习可以提高人的智力。作者说,“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意思是说,君子学习时,听到看到的知识都要及时贮存在心里,并且通过一举一动表现出来。这样长期积累,人的智力自然会得到提高。其次,学习可以提高人的道德修养。作者说,“小人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还参之于其家,考诸其祖”,意思是说,小人学习时,听到看到的知识只入于耳、贮存在心即可,还要把它应用到家庭、家族中,反复地用它来考问自己的祖先。这样做就可以使自己的品德修养得到提高。再次,学习可以使人成功。作者举了禹学于挚挚和舜学于许由为例来说明学习的重要性。这两个例子表明,只有虚心向别人学习,才能学到知识、技能,才能成才。

在写法上,本文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方法来论述中心。作者列举了许多例子来说明学习的重要性,如“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等。这些例子通过正反对比来论证了学习的作用和意义。同时,“学不可以已”是贯穿全文的中心线索。文章对每一种认识都以“学不可以已”领起全篇。

荀子读书笔记200字 篇2

荀子,名况,字卿,华夏人,战国末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人物,也是集大成的思想家。他早年就学于孔子的孙子孔臧,自幼好刑名法术之学。荀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而且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思想。

《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又名《劝学篇》,是中国最早的哲学教育理论著作之一。劝学,就是鼓励学习。本篇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意在告诉人们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本文通篇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入地阐述了学习观。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对于荀子的思想有了更深的理解。荀子的思想以儒家学说为基础,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与孔子的思想一脉相承。同时,荀子也吸收了法家思想,注重实践和实用性的原则,这使得他的思想更加丰富和深刻。

在《劝学》中,荀子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他认为学习可以使人明智,可以使人获得知识,可以使人进步。他提出了“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等重要的学习原则,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此外,他还强调了学习应该勤奋努力、不断进步、坚持不懈,不能半途而废。这些思想对我影响很深,使我在学习中更加认真和努力。

总的来说,《荀子劝学》是一本很好的书籍,它让我深入了解了荀子的思想,让我更加重视学习,也让我更加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我相信只要我们认真学习,不断进步,就一定能够成为有用的人,为社会做出贡献。

荀子读书笔记200字 篇3

荀子,名况,字卿,华夏民族。战国末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人物。他曾经游历齐、赵、燕、楚等国,并担任过楚国兰陵令。他的学说思想与孔子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

荀子的著作《荀子》现存的书籍一共有三十二篇,除了对其思想进行较为全面的介绍以外,还涉及先秦的哲学、政治、军事、外交、教育以及习俗民风、地理地质、天文学、考古学、经济学等方面,其内容十分广泛而丰富。在哲学思想上,他承袭了老子的学说,认为“天地始者,今日是也”,即现在的每一天都是宇宙开始之日。同时他也提出了“天行有常”的观点,即大自然的运行有其自身规律,不会因为人而改变。这也是道家思想的体现。

在政治思想方面,荀子强调“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即君主应当了解民情,关心民生,以民为本。他主张“礼法并施”,“治小人者莫过于法”,即治理百姓最好的方法就是用法制来约束他们。

在人性论上,荀子主张性恶论,认为人性本恶,需要通过学习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这与孟子的性善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教育方面,荀子强调“学不可以已”,即学习是不间断的过程,人应当不断学习、进步。他主张“有教无类”,即不论出身贵贱,每个人都应当接受教育。同时他也提出了“闻道而难为智者”的观点,即真正的智者不仅要有知识,还要有智慧。

通过阅读《荀子》,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的思想深邃而广阔,涉及各个领域。他的思想与孔子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强调以民为本,关注社会民生。同时,他的思想也与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相契合,对于我们理解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荀子劝学读书笔记为本网站原创作品,不得擅自转载!

荀子读书笔记200字 篇4

学习的意义何在?

“学习学习再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和世界上其他以聪慧著称的民族一样,中华民族也是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像荀子的《劝学》这样勉励人们不停地学习的文章有很多。然而对于大多数平凡的人来说,学习的意义何在呢?

学者们总是容易走理想主义的路子。他们怀着美好的愿望,诚挚甚至带点天真地向人民大众发出号召:学习吧!并且专断地把“学习”和“书本”划等号。但他们并不了解,或者说并不完全了解劳苦民众的生活。他们有凌晨3点从温暖的被窝里起来赶到批发市场进货的经历吗?有面对一大堆傲嗽待哺的儿女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辛酸吗?有走到半山腰被土匪洗劫一空,坐在石头上痛哭流涕的体验吗?没有。如果真正地感受到了民众的那种艰难困顿的生活,或许我们就明白:要求他们勤于学习是不现实的民众起早贪黑地劳作,挣一点血汗钱,养家糊口。他们已经习惯于这样艰难的生活,固然坚韧顽强,却也有些麻木。你给他几个钱币,他会喜极而泣对你感恩戴德,你若是说:“学习吧!知识就是力量,它会带给你财富和地位。”他可能就会不屑地掉头走开甚至嗤之以鼻,他们也“学习”,学的是能带来物质利益的一些工作的经验技巧,这与“君子”所提倡的学习差远了。

“学习不止”对青年学生的意义自然重大,毋须多言。不过拿来作为一种鞭策所有人的座右铭,又让人觉得勉为其难了。

荀子读书笔记200字 篇5

今天,一时兴趣起,拿起《读点经典》便读起来,当读到劝学篇时,不禁思绪万千。平常的&39;我总是抱怨没有时间学习,抱怨自己技不如人,抱怨自己的遇事缺乏机智,不能妥善处理。当学完《荀子劝学篇》时,才有所悟,这一切的抱怨都是徒劳,没有找到问题的关键: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我就是典型的,不学习,不知道天高地厚。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当我们遇事时,要善于借用别人的智慧,学习别人的长处,增长自己的见识,丰富大脑,结合实际加以运用,这样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要善于动脑,换一个角度思考,正所谓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能急于求成,要慢慢地学习积累,天才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我不是天才,但我相信,只要努力,永不放弃,自身的能力会与时俱增。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一点也不假,一篇文章能打开我多年的心结,在今后的日子里,努力学习,完善自我将是我奋斗的一大目标。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只有长期的努力学习,才能最大限度的弥补自身的缺陷!

荀子读书笔记200字 篇6

战国末期我国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家荀子在《劝学》中写道:“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镂刻而不能坚持下去,就连朽木也不会被折断;但若坚持一直不停地镂刻,就是金属、石头也会被镂穿。

学习特别需要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不能浅尝辄止,不能一知半解就自以为是,更不能稍遇挫折就委靡不振,这样是不能成大器的。

学习和生活中,很多失败并非必然,而是因为过早的放弃。坚持,勇往直前,迎接挑战,就有了成功的机会,虽然坚持到底未必一定能成功,但半途而废,则肯定不会成功。德国化学家李比希研究海藻时未能钻研到底,结果与新元素失之交臂;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到残酷的刑法之后,持之以恒,历时十三年终于写成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辉煌巨著《史记》,名垂青史!

对于一个胸怀大志的人来说,任何障碍和困难都不能阻止他前行,只要有百折不挠的信念,就会有战胜一切的可能。也许,一次又一次的失败难免会让我们感到沮丧,但如果因此而停下脚步,甚至退缩,将永远到不了成功的彼岸。

悲观的人把前进道路上的挫折和低谷看成厄运,乐观者却把不幸和困境当作奋起的台阶和动力。一旦确立好正确的目标,就持之以恒地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前进的道路有曲有折,前进的速度有快有慢,但坚持,唯有坚持,锲而不舍、永不言弃,我们才有机会品尝胜利的甜美与酣畅!

荀子读书笔记200字 篇7

荀子曾说:“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要想了解“天之高”,“地之厚”,必须“登高山”“临深渊”。在学习的过程中,书本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到实际生活中去实践更是必不可少。《劝学》虽然是两千多年前的著述,但是今天读起来仍然觉得很有道理。虽然时代变了,学习的条件和环境都大大地变了,但我仍要说,在学习上,理论的学习与实践必不可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真正的学习,既要走进书本汲取知识,也要走进生活,做行动的巨人。

古人有言:“人行千里路,胜读十年书。”只有理论而不付诸实践的智慧,犹如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迷障人眼的海市蜃楼,看着美丽,却毫无用处。战国时期的赵国有一员大将名叫赵奢,他的儿子赵括从小熟读兵法,谈论用兵打仗的事头头是道,与父亲赵奢议论过用兵打仗的事,赵奢都不能驳倒他。后来有一次,秦国用计使得赵国换下廉颇让赵括带兵。赵括到了前线,全部变更了军法,轻率地任用军官,用书上所学的理论与秦军展开正面交锋,结果因为不变通中了秦军的`埋伏,赵军四十余万全部被俘,后被白起设计坑杀,赵国因此亡国。

也许,久经沙场的廉颇关于作战的理论知识要逊于赵括,但在实战中,善于纸上谈兵的赵括却败得一塌涂地。由此可见,学习不光要学习书本知识,更要从书本中来,到生活中去,做到知行合一,理论与实践结合一体,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有效、有用的。缺乏实践的知识即使掌握得多,遇到实际问题,往往就如赵括一样丢盔弃甲,狼狈不堪,正如阳光下的肥皂泡,熠熠发光却易于破碎。

纵观古今中外,能够取得一番成就的人,往往是行动的先驱者。通过斜塔实验,伽利略明白了从高空抛物,大小物体的东西是同时落地的;通过艰苦的航行,麦哲伦明白了地球是圆的,证实了地圆说;通过风筝实验,富兰克林从上帝手中夺得“天火”,发明了避雷针;通过上千次的实验,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无数的客观事实证明,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

因此,面对众多的莘莘学子,我想说,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不能做死读书读死书的书呆子,我们更应该走进社会,努力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荀子读书笔记200字 篇8

先秦荀子的《劝学》早在高中时学习过,今日重温有感,现选上几段分享下。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意思是学无止境,学习不能停止,要活到老学到老。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我们常常理解的是学生从老师那学习,学到的知识应该强过于老师,也正因为此,社会才能有进步。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上一段的意思是,不身临其境,就不知天之高、不知地之厚,因此一定要亲自去看、亲自去做,这样才能知晓事物的本真。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上一段的意思是,终日胡思乱想,不如一时半候的学习。掂着脚,但不管怎么看,也不如登高而望得远、看得多。登高望,并不是脚臂加长了,但却能看得远。顺着风呼喊,并非声音加大了,但却能让人听得清楚明白。借助于车马,并不是自己的脚力厉害,但能到千里之远的地方。借助于舟船,并不是你善于游水,但能在江河上行走。这并不是人有什么特殊的功能,只是他善于借助其它力量而己。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上一段的意思是,如果不积累一个个小小的步伐,是不可能到千里之远的地方;不积累千百条小溪汇流,是不可能成就大江大海之大的。即便是骐骥,它一跃也不可能达十步之远,而驽马(钝马、劣马)多次出行,是由于它的不舍不弃。锲而舍之,不持之以恒的`话,即使是朽木(腐木)也不能折断。但如果锲而不舍的话,黄金玉石也完全可以镂刻。蚯蚓虽然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也没有强筋韧骨,但是它能食土饮泉,完全是其用心用力所致。而蟹虽有六个蟹脚,还有二个大钳脚,但是它却没有自的一洞穴,只能借助于蛇鳝的洞穴安生,这是由于蟹心存燥念,不能持之以恒。

由此,我们要不急不燥,重视现场学习,善于借助外部力量,锲而不舍、持之以恒,不断学习积累知识,从而青出于蓝而甚于蓝矣。